天然的東西都有好壞之分,水晶也一樣,不像一些寶石有標準的判斷要素,影響水晶品質的因素有很多,所以大家要多聽多看多比較才能真正辨別出來。一般的標準是水晶石越大越好,越透越好,顏色越嬌嫩越好,形狀越典型越好。不過最重要還是自己喜歡,下面就學學如何辨別水晶的優劣:
關于水晶的鑒別方法:
1.顏色、透明度
一般而言,紫晶和黃水晶是常見水晶中價值較高的品種。兩者進一步的分級是根據它們的顏色深淺,顏色較深的為A級,稍淺的為B級。一般來說,顏色較深的價值高,但不要以深暗為標準哦。顏色包括兩種,一種是水晶本身的顏色,另一種是內部包裹體的顏色。水晶本身的顏色要艷麗、純正,分布要均勻,不能太淺或太深,例如好像澳洲玉,藍玉髓,紫晶,黃水晶,其價格就高了。無色水晶內含包裹體的顏色艷麗,其價格也高,如鈦晶、綠幽靈、紅兔毛。紫水晶一般已稍有云狀物、顏色深紫、晶體通透為上品。
按透明度指標,水晶越透明,價格就越高,好的透明水晶加工出的成品晶瑩剔透、光輝耀眼。透明度高的水晶能提升顏色的艷麗,否則顯得呆板無靈性。光學水晶要求全透明、無雙晶、無雜質。工藝水晶要求透明,少裂、少瑕疵。
2.特殊圖案及包裹體
玉石紋理如果能形成美麗的花紋、圖案,其價格就高,如瑪瑙內紅白相間的色帶有規律的排列,形成纏絲瑪瑙時,碧玉中的不均勻顏色形成一種美麗風景圖案時,材料的價值將提升。當水晶內包裹體形成美麗圖案時,如幽靈水晶、風景水晶,或者針狀包裹體呈束狀排列時,其價值都高于普通水晶。圖案越美觀、越有意境越好。
發晶的價值取決于發的顏色、罕見性及大小,一般是發色鮮艷、塊度大的價格高。水膽水晶的價值主要取決于水膽及晶體的大小、透明度的高低。如果水膽較大并有一定形態,便可加工成交為珍貴的工藝品。
3.塊體的大小
水晶的價值還與晶體的大小有關,同樣的顏色和凈度級別,塊越大越難得。有時候質量級別雖低一些,但晶體夠大,也可能價格高于高級別的小晶體。
4.凈度
無色水晶以晶瑩美麗、潔凈透明著稱。衡量無色水晶主要看它的純度,越純、越透明越好。干凈的、無瑕疵的、雜質少的價值就高。無色水晶如果很臟,就沒有利用價值了。
5.質地
雜質、裂紋越少越好。質地好的水晶制品,因看不到星點狀、云霧狀和絮狀分布的氣液包裹體或組成玉石的顆粒,有裂紋、斑點則屬次品。
水晶的價值根據品質、塊體的大小、美感和產量的多少的不同相差較大。遇到好的水晶要敢于下手,但好的水晶大家都想得到,值與不值,就要看經驗了。由于天然水晶的開采和制作原因,沒有瑕疵的水晶很難得到,純凈的飾品要達到與合成水晶媲美的品質,實在很難的。在目前市場上,得到質量上乘的水晶已很不容易了。
|